创始
创始人之一伦敦政经学院在1895年由工人社会主义组织费边社成员韦伯夫妇(Sidney and Beatrice Webb)、格雷厄姆·华莱斯(Graham Wallas)和萧伯纳(Bernard Shaw)建立。建立之初,资金由私人慈善家提供,包括来自费边社成员Henry Hunt Hutchinson的20,000英镑的遗赠。由于其创始人都坚信由改良主义者,而非革命者来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伦敦政经学院的建立就是为了辅助费边社达到其建设更好社会的目的,因此它的研究课题一直专注于贫穷、财富不均等相关议题。这使得费边社和伦敦政经都成为影响英国工党的重要力量之一。
由于当时英国缺乏良好教授和研究——其硕士学生数量相比其他国家少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建立的目的在于重新教育和培养英国的政商精英。就在学校建立前一年,英国科学促进会曾表示了系统学习社会科学的需要。韦伯夫妇考虑到伦敦政经学院的办学目的,实际上采用了当时巴黎政治学院的全面涵盖了社科领域的课程安排。1895年10月,伦敦政经学院在Adelphi的约翰街9号正式开学。
发展
学校得到迅速扩张,在1896年9月就与新建的校图书馆英国政治经济图书馆一起搬到了Adelphi Terrace 10号,并在后来几年继续发展的步伐。到了1900年,学校被伦敦大学认可为其所属的一个经济院系,并与同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和博士生。与此同时,伦敦政经学院的学术范围开始扩展到其他社科学科,包括地理(1902年)、哲学(1903年),然后是国际关系、历史、法律、心理学和社会学。到了1902年,小小的Adelphi Terrace校区已经容纳不下整个学校,于是伦敦政经学院1902年正式搬到了学校位于Aldwych和国王道的校址——离白厅近在咫尺。学校的老教学楼(Old Building)在1922年正式在Houghton Street落成,1920年得到英王乔治五世奠基,至今仍然是学校重要的办公和教学用地。
在福利国家理论建立者和英国国民卫生保健系统的创立者,威廉·贝弗里奇做校长的几年里,伦敦政经重新定义了经济学,这一新构想即“(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如何将有限或者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科学”后来被作为经济学的标准定义。在这个标准上看,伦敦政经应该被作为现代经济学的始祖。贝弗里奇任命弗里德里克·哈耶克为教授,而后者通过他与凯恩斯著名的争论将伦敦政经学院推上舞台。而伦敦政经与凯恩斯代表的剑桥大学的两钟思想形成了现代经济学两个主要的学派,至今还在争论福利国家和完全市场经济的优劣。另一方面,与此同时学校的政治学教授哈罗德·拉斯基,作为极左政策的倡导者,也对英国政治有巨大影响。很多知名的世界领袖,包括约翰·肯尼迪,在伦敦政经就学时都受到他的影响。
伦敦政经最初的倾向社会主义的声誉,在1960年代发生了变化。当时的校长WA努力抗争,使学校摆脱了费边社的影响。这在当时引发了许多学生抗议,甚至包括了当时服务学校多年,作为伦敦政经的校董会主席的昂内尔·罗宾斯。
伦敦政经学院的前任校长安东尼·纪登斯是政治中间派“第三种道路”的创始人。托尼·布莱尔和比尔·克林顿都是其追随者。托尼·布莱尔2005年在学校为费边窗的永久展示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