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许多学校里,优秀学生已被简单地定义为高分学生。哈佛大学前校长陆登庭教授认为,一流的学生不能仅凭分数来评估。他指出,要成为一名哈佛的学生,首先,不能只是学习好,还要看他是否有创造性;仅有知识是不够的,创造精神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是一流学生所必备的素质。
其次,除了关心自身专业领域外,还要看他关不关心其他领域、有没有广泛的兴趣。牛津大学校长科林·卢卡斯认为,大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如果只是完整地将教师教授的内容机械地记住,那就不算是真正的好学生。在哈佛大学、牛津大学两所世界最知名学校的校长眼中,创造能力、广泛的兴趣、独立思考能力是一流学生必不可少的特征。
剑桥大学邱吉尔学院招生主管说:“剑桥大学录取学生的首要标准是什么?”是“内驱力”,这种“内驱力”是“对科学的无限向往”。
培根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其实由两个层次组成:浮在上面的是“信息”,它能为你所用,而不能沁入心脾;沉在下面的是“文化”,它才是人的修养、观念和行为的真正根基。
拥有信息的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而拥有文化的人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所谓“冰山一角”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露出水面“晶莹、瑰丽”的仅仅是冰山很小的一部分,其主体在水面以下。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尤其是近10年在大量的案例研究后发现,优秀学生的家庭背景各不相同,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各不相同,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优秀学生确实有一些共同的关键素养。
其中一些因素起到基础性作用:人生的理想信念与目标、执著追求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习惯。基础教育的要义是为人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而“梦想”“习惯”与“视野”可能是具有本质意义的重要基础。
《48 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寄语中国》一书中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的科学生涯向人们表明,他们获奖的科学发现既不是预定的,也不是组织安排的,而大多是个人兴趣、好奇心所致,是“很个人化的东西”。
一是良好的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等,它决定着一种人生态度与人格品质;
二是视野,它决定着人的境界、追求与创新品质;
三是梦想与责任感,它决定着人内心成长的动力和人生的价值定位。
高校录取的学生不应是抽象简单的“分数人”,而应是形象具体的“素质人”,尤其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更应如此。高校选择的学生不仅是会考试的一流考生,更应是素质全面的一流学生。
一流考生都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具有相当好的记忆力和应试技能,但一流学生与一流考生是有很大区别的。一流学生在三个方面超越一流考生:
一是对学习与探究的兴趣,一流学生对科学或人文的某一未知领域应有极大的探索热情;
二是良好的习惯和较强的自主能力,一流学生具有优秀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阳光的人生态度与人生发展的能力;
三是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广阔的全球视野,它可能决定人的境界与创新行为的品质。
李颖
首席金牌咨询顾
手机/M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