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就业形势严峻,海归也越来越多,而送孩子到国外读大学,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花费让许多父母感到迷茫,那么留学能否“回收成本”呢?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几年,“海归”市场上的行情似乎负面报道占了更多的比例。
“海归”就业困难?
说起找工作,很多人都会跑招聘会或者在网上投简历。如今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就业找工作十有八九会不如意,之后就选择回国就业。
海归职场何以如此受挫?据世界HR(人力资源)实验室对随机抽取的1,500多个“海归”样本统计的结果显示,有35%以上的“海归”存在就业困难,40%“海归”感觉自己的职业方向出错。
留学专家指出,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海归大致可以分成两类,就是所谓的“大海龟”和“小海龟”。“大海龟”年龄在30岁以上,在出国之前大多有过工作经验,或者在归国之前有过海外工作经历,对自身的职业定位准确,经验丰富,处事成熟,成为各大企业争抢的对象。而“小海龟”一般是去国外读本科或硕士后即回国,除了有一些语言优势,没有太多工作经验,就业时缺少方向,如果在国内就读的学校太差,或是出国就读的学校太差,或是语言优势并不明显,那最终就很可能成为“海待”。
回收“留学成本”
为此,我们算了一笔账:一个中国留学生赴美国或英国等海外大学留学四年,共需要花费60万元人民币至100万元人民币。如果该留学生在学成归国后,到一家跨国公司就职,10万元人民币年薪起薪,那么,他为留学生涯投入的资金可以在10年内回收。而如果平均月收入4,000元的话,那学生收回留学成本将要10-20年了。
出国留学,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对方的国情和风俗文化,对方的语言,更重要的是其它国家的教育和中国教育的区别,他们教会了你如何以更开阔的思维和方式去学习,这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学生在学校里能学到一百样东西,但是生活里可能遇到一万个不同的情况,最主要的是学会怎么样去学习新的事务,并且学会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美国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教会学生如何去生存。学会了生存,才能进一步谈发展。
同时,“海归”学生不能一直把自己的海外学历和背景当法宝。你真的学识过硬吗?在国外留学多年,却因语言不过关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这样的留学生,也比比皆是。
有人把这些“速成海归”比喻为“留学色拉”,就像拌色拉,外面涂了色拉酱,里面的苹果还是苹果,黄瓜还是黄瓜,味道根本没进去。这样的学生很难得到市场认可。
很多“海归”只是拿出国留学当成了“镀金”,有的甚至只是短暂的“进修”,这样的光环是有很大水分的。
然而,综合素质高、货真价实的“海归”依然是企业争抢的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