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城市雕塑与城市内涵,你懂了吗?

艺术留学
发布时间:2021-08-29 03:00:07
走过看过许多城市,大大小小总能见到蛮多的城市雕塑。不知道是当前的时兴还是什么,这些雕塑有具象的、有抽象的,有立体的、有平面的,有古典的、有现代的,有精雕细磨不露痕迹的、有大刀阔斧兴酣淋漓的……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城市中鲜有雕塑。偶尔塑上一二,总会成为市民们关心的大事。后来看了一些国外的电影或者图片资料,发现在国外城市中,雕塑是那么的普遍。再后来看到罗丹或者米开朗基罗的传记,才恍然发现,当年文艺复兴时期,国外其实一样,一件雕塑作品的落成,也会引起市民的关注与议论;市民在关注与议论中获得对美的认识与再认识、欣赏与再欣赏;而之后,这些为大家所熟悉艺术作品就会成为这个城市的形象与标志。

就起源而言,雕塑不外乎有以下几种功用:
其一是实用的。远古社会,无论石制、木质工具,还是陶制器具,除了自然中可以直接利用的之外,其余的总是要靠先人们利用手工去打制。我们这些已经从土地上站立起来的,解放了双手、有了智慧的祖先为了更好的生存与繁衍,他们在实际的生活中不断获得新的发现:敲打或研磨石头可以得到锋刃,锋刃可以用来切割砍削,抟土燃烧可以烧制出容器,不同硬度的石头可以用来雕凿,有些石头还可以用来熔炼不同形状的东西……于是雕与塑这种来源于最基本的生产手段就因为实用的需要而被大量地利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之中。
其二是图腾的功用。这比如我们当前的宗教信仰,总是需要一个可用以展示或者祭拜的象征物,比如神像、比如权杖、比如通天地鬼神的灵物或者驱邪祈福的信物,而这些东西总需要借助雕塑的手段来制作。
其三是装饰与美观的功用。人是世间的灵物,总是有思想有审美,人的心灵也会因为美的事物而获得幸福与快乐。即便是在远古时期,先民们也会有这样的需求。比如西班牙的原始岩画、河姆渡的漆碗与雕饰木构件、红山与良渚等玉器珠饰、仰韶彩绘陶盆等等,无一不体现着先民对美的向往与创造。
后来,雕塑的发展主要沿着王权与宗教这两条主线来发展,而审美意识则从自发到自觉,一直伴随着这两条主线。
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国外在历史上会有那么多的城市雕塑。我想,这一方面是因为欧洲古希腊的神话雕塑艺术传统,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的市民阶层通过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产生了文化觉醒并推动了人文主义精神的缘故。而在中国,在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中,太多的雕塑作品仅仅是王权和宗教,或者祭祀所利用。

一个崭新的城市甚至是集镇,如果有宽阔整洁的街道、有漂亮的建筑、有优美的绿化和良好的自然环境,还有清新的空气和完善的设施,生活在这样城市里的人无疑是幸福的。但如果仅仅只有这些,在其幸福之余,又往往令人觉得干涩、让人觉得若有所失。这样的心理体验在近几十年中确实也是不少。这或许是因为这些崭新的漂亮的东西缺乏了真正能够温暖和滋润人自身心灵的东西。
但是,一个新城市如果有了一些能契合和提升环境的、有意味、有思想、有场景的雕塑之后,其状态必然会大为改观。汉城美术大学雕塑系教授全峻在其《城市空间中城市雕塑的作用》一文中曾经提到:“艺术能改变环境,这就是艺术拥有的魅力和魔力”“城市空间中,从构成要素的角度来看,雕塑与建筑、树木、装饰物相同,是构成都市的一种要素。但是雕塑会成为连接各种要素的母体。其连接体包含树木、广场、纪念碑、塔、喷泉等多种要素,但是雕塑的纯粹性使她具有更为强烈的作用。”
当我们来到一些新兴的城市,时常会在林立的高楼和纵横的道路中眼球干涩、迷失内心。但是如果在城市中,在那广场中或街角上,出现一两个有些意思的城市雕塑作品,我们的视线可能会立刻被吸引住,心中油然而起的是对这个城市的某些怀想,这其中有些是历史与往事、有些是人物与情怀、有些是生活的片段或场景、有些是城市的展望与气质。那感觉可以是轻松的、温馨的,或者是悲壮的、感动的,抑或是激越的、昂扬的。
因此,有前瞻思想的雕塑家就曾有这样的说法:现代城市只创造出竞争性的经济人,城市使人类渺小,而城市雕塑的真正意义在于恢复人性。
对于并未麻木的人心而言,在现代社会中最需要的还是文化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这比如游子总想着要回家,老来总怀想从前,凡人总梦想着寻找自己的英雄……

那么,城市雕塑要反映什么样的内容,表现什么样的精神呢?
在世界各地,能够耳熟能详的传统城市雕塑大概会有这样一些: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大卫》,法国巴黎的《凯旋门》,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撒尿小童》、卢森堡大公国的 《金色少女》等等;而国内则有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广州的《五羊石像》等。
综合来看,可以用作传统城市雕塑内容的主要有:
1.城市由来的传说或者神话,如《五羊石像》、《雅典娜神像》等;
2.影响该城市的主要历史人物,如《撒尿小童》、《巴尔扎克像》、《鲁迅像》等;
3.重要的历史事件或者历史场景。如《人民英雄纪念碑》、《加莱义民》等;
4.艺术家塑造的著名人物,如《美人鱼》、《堂吉诃德》等;
5.代表时代或城市精神追求的,如《自由女神》。
但是除了这些传统的城市雕塑之外,当我们徜徉在一些富有浓厚文化特色的城市中,我们还会时常在不经意间见到许多现代的城市雕塑,它们巧妙而又恰如其分地出现在城市的某一地、某一角,让人感想、让人思考、让人忍俊不禁、让人莞尔一笑。这些城市雕塑作品某些是记录最普通市民的某些生活瞬间,某些是刻画来往人群的状态,某些是提炼了这个城市的一些特色,某些是将人们生活的某个细节夸张放大,某些是善意地扭曲某个事物,某些是幽幽地将事物或生活幽默……
这其中,它们的艺术手法是多样的,运用的材料是多样的,表现的内容也是多样的。比如是写实的、抽象的、超现实的、怪诞的,比如是圆雕的、浮雕的、线刻的、立体装置、现代软雕塑的,比如是单体的、组合的、线性的、平面的,比如是金属的、石材的、混凝土的、玻璃的、不易变质的生活废弃物的、可以引入雕塑范畴的有一定特殊意义的传统废弃构筑物与建筑物、具有特殊美感与含义的自然物等等。
但是即便有那么多的艺术手法,有那么多的可利用材料,但是它们的表现主旨却又是统一的,那就是可以提炼的城市的特质、城市的精神与风貌,当然这可以是传统、可以是当下、更可以是未来的。
艺术的表达有些时候确实是十分的超前,但恰恰是超前的艺术才会长久。比如埃菲尔铁塔、比如罗丹的许多雕塑作品、比如印象派艺术,它们在完成之初曾经是受到无数人的诘难,但时至今日,这些曾经受人诘难的作品却已然成为人类文明中伟大而永恒的艺术。

当然,行走在当前的某些城市,我们也能见到许多拙劣的,俗不可耐、不知所云的城市雕塑。这些雕塑,有些是表达内容的庸俗,比如好多的大楼前蹲着的石狮子,比如许多的罗马柱和形形色色的模仿希腊风格、巴洛克风格的雕塑。有些是模仿与抄袭、缺乏个性,在当前的城市雕塑中,有些地方不根据自身城市文化的特质,盲目要求制作人模仿其他城市的雕塑样式;制作企业为了盈利的最大化,批量化、产品化地制作各类雕塑成品、半成品,然后在各个不同的城市安装,其后果是似曾相识、似是而非,基本谈不上城市的个性与特质,更谈不上城市内涵。有些是与城市的历史内涵、地域环境及市民气质不协调、不搭调,制作的东西不伦不类。有些则是制作手法的粗俗,工艺粗制滥造,匠气十足。

因此,在城市雕塑中,首先是必须尊重真正的艺术家的真正的创作。这里所用了两个“真正”,主要是因为在现代社会中,有些貌似的“伪艺术家”太多。而真正的艺术家,在许多时候因为忙于应酬,也会去粗制滥造一些水平极其低劣的大路货。所以在收藏界有这样一句话“宁要小名头的精品、不要大名家的滥造”。前不久某地花了30万买了一篇某大家的文赋,一字千金的东西却浮皮草草、文理不通,亦是明证。
其次是要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减少行政干预。所谓“能事不受相促迫”,一代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和罗丹在他们当年所创作那些万世不灭的伟大作品,无一不是任其心性、坚持艺术思想和艺术追求,不受外界促迫而成的。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创作了4年,壁画《最后的审判》创作了近6年;罗丹的《地狱之门》前后修改花了近30年时间才最后完成。而有些时候,我们却会对真正艺术家的用心创作不以为然。曾有某领导对艺术家的创作说,你要多搞几个来让我选择的,如果是可以选择的,那可能就是产品而非艺术品。
再次,在城市雕塑的选择中,一定要杜绝商业化,谢绝平庸与流俗的产品。目前在很多时候很多范畴都提到了“精品意识”。但是,一件真正的艺术品绝对不仅仅是一个“精品”这样的词汇可以涵盖。艺术品不单单需要精巧的构思、精湛的技艺,同时还凝聚了可以感动当下乃至万世的艺术情怀,这其中饱含着深厚的人类情感。因此,商业化的产品,即便是精品,也仅仅只能应付于当下,久必让人生厌,那自然也就不可能可以让人感动恢复人性。
另外,大众可以参与大众作品的审议,但一些特定的前卫作品则必须交给艺术家来完成。
总之,城市雕塑需要反映的是城市的一切文明内涵:是历史与文化、是人心与情怀、是精神与气质、是追求与梦想,他要求的是精彩的能以******的艺术作品,是能够反映人文情怀,点亮或者抚慰人们内心艺术作品。

以上内容转载自:https://www.mxsyzen.com/

更多留学问题欢迎咨询晨晟留学之家,电话(同微信) 18071732056

咨询留学,请加微信

免费获取留学申请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