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科申请-潜力是什么?
美国的商科学校,在Master和PhD录取时很看重工作背景,但也会录取少数的应届毕业生,就跟大家情况一样。注意,我说的是少数,少到什么程度呢?美国商学院TOP30每年录取的中国大陆申请者只有8、9百号人,这里面应届毕业生只占20%左右。挑战出现了,如何向美国学校展现自己的商业潜力,从而不同于普通的科班毕业生,成为没有工作经验申请者的头等大事!
同学们,你们现在是如何应对这个问题的?估计有同学会说,我可以参加社团活动来展现我的领导能力,是通过社团活动吧?很好!不过不幸得告诉你们,所有申请者都会在简历中给自己封一个甚至几个社团主席当当。老外也见惯了某某挑战杯某某创业大赛的冠军得主。通过这样的社团活动体现自我潜力有用吗?
还有同学说,我可以多写几篇论文,是通过专业论文吧?很好!可是你要明白,东拼西凑的文章谁都可以写,发表在校刊或者当地报纸上也不是什么难事。通过这样的论文体现的潜力有用吗?
又有同学说,我跟教授私交不错,可以多做几个项目。是跟教授做项目吧?很好!大家回想一下在大学里的时光,自己的老师究竟教了你们什么?告诉你们,把师兄师姐做过的项目移花接木到自己的文书中不就得了,还省下请客送礼的银子。当然,我们达洋行决不提倡这样做。通过做专业项目体现的潜力有用吗?
有比较牛的同学说,我可以到GE或者IBM实习,是通过大公司实习吧?的确很牛!但是告诉你们,世界500强的正式员工甚至是中层管理者,都不敢说一定能进商学院TOP30,你一个打杂的凭什么就那么牛?
以上我提到的这些问题,你是不是这样想的?你周围的同学是不是也这样想的?就凭这些展现商业潜力吗?说实话,一点潜力也看不出。这叫大陆化申请者,就和大陆化大学毕业生一样,没有任何竞争优势。这种层次的专业背景提升,我们称作“基于文书”,申请者盲目把精力都用在了增加申请文书的厚度上,虽然让专业背景看上去很热闹,让文书看上去很美。但忙忙碌碌过后,总结反省一下:是否自身的专业背景有实质提高?浮躁的心态只能成就华而不实的东西。这种基于文书的专业背景提升,强调是皮毛现象,好似大学考试一般,临阵磨刀,考过忘光!并且,我告诉同学们,老外对于应届毕业生的简历只是参照,并不会完全听你自吹自擂,这也是为什么在申请过程中,除了毕业证成绩单外,美国学校不要任何证明的原因。
我们提倡做一个有高瞻远瞩的申请。同学们,混到美国去没意思的。毕业以后不是还要考虑养家糊口的问题。千万别迷信美国商学院所谓的就业高薪,那只是平均数。也千万别抱什么侥幸心理,那只是自以为是。当务之急该怎么做呢?要以未来的职业为目标,进行今天的申请。看看我们如何指导申请者的吧:根据对方学校的招生理念、办学理念、就业理念贯穿到整个申请的文书、套磁、面试阶段。讲细点就是对方在上什么课,用的什么教材,教授在做什么项目,董事会最新的财务预算等等。这个层次的专业提升做到了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对整个申请的满意结果有前瞻性效果。我们把这个层次的专业提升,称为“基于申请”。下面是不是有不耐烦的同学了?说你说的这些我都懂,我也可以去网站上查到这些信息。真是无知者无畏。美国上百个商学院没有一个宏观的纵向对比,怎么能看出来我说的理念特点?况且,我还没讲专业背景提升的最高境界。
同学们,大家为什么要削尖脑袋去美国读商科?不要谈什么成就丰功伟业的远大抱负人生理想。这些虚无缥渺的东西对你来说只是扯淡。在经历了中国教育体制下的高等教育后,你是不是已经很浮躁?是不是迫切的向往功成名就?这就是你假设系统的偏差。什么是假设系统,讲个比喻:说人生如莲,人生就像睡莲,成功是浅浅的浮在水面上的那朵看的见的花,这朵花是否开的美丽灿烂,取决于水面下看不见的那些根系和养分。我们太在乎成功,全部心思都在关注水面上的花,而忘记了决定这花朵盛开还是枯萎的水面下看不见的根本,根和本。人生中的假设系统,就是睡莲的根。我们可以下断论:假设系统不端正的申请者,就算申请成功,未来的职业发展会很慢。在与同学、老师或者同事、客户利益分配中总会觉得环境不友好、自己吃了亏,怎么折腾都摆脱不了小家子气。这类申请者,现在走不出急功近利的短浅眼界,未来也根本不可能攀登上职业境界的最高峰。
同学们,在这个申请层面,你该怎么做呢?我们把这个叫做“基于职业”的专业背景提升。如何看到真实的差距?从而创造出有用的潜力?是这个层面首先需要认清的事实。在基于假设系统端正的前提下,你要明白你现在跟你同学没有什么不同。名牌大学只是教育背景,可以说明你几年前很勤奋很聪明,但是和商业潜力无关。不要空想自己在准备专业背景时与众不同。为什么呢?你想到的你同学也能想到,每年申请美国商学院的上万申请者也能想到。这样的情况下,你如何展现不同与常人的专业潜力呢?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做大量别人做不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