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重视”难以被复制
在上海,特鲁斯从中国同行那里听来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特鲁斯很喜欢这句话,并恰当地运用在她那篇《英国需要中国的一堂数学课》中。
这句话在中国流传多年,至今仍能找到认同的市场。只不过,在陆明心里,对这句老话有着更为现实的理解—“数理化对孩子的升学至关重要”。这几乎已成为中国的常识,连远在英国的特鲁斯都知道,“对大部分高校来说,数学是基本的入学要求”。
而迈入大学的门槛之前,不少中国家庭从孩子的儿童时期,就开始为他们铺路。在这条路上,他们选择多拿一块垫脚石—奥数。
3月10日,陆明带着儿子参加“新希望杯”全国数学大赛。当天,有3000多名武汉小学生和陆明儿子一起参加考试。短短一个月内,武汉市至少有10场小学数学比赛。
陆明觉得自己算是很心疼儿子了,因为“有的孩子一个月要跑六七个场子,参加各种各样的杯赛”。
一些武汉家长说,周围孩子参加“培优班”的比例,“大概有七八成”。而杨石则说,“武汉明星小学的学生参加奥数辅导,几乎是百分之百”。
北京高校教师杨钋在儿子上奥数班之前,特意以全家人的名义给儿子写了一封信。这个教育学博士在信里说,“为什么要上奥数呢?可能有这么几个理由,有些冠冕堂皇,有些则未必那么充分”,但不管理由如何,她仍然选择随大流,让孩子学奥数。
不少家庭义无反顾地奔向奥数,他们大多给出的跟教育本身沾边儿的理由是“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更充分的理由则是“为了孩子升学”。
在武汉,奥数比赛虽然火爆,却又显得很低调。在教育部门禁止公办学校办奥赛之后,大大小小的奥数考场“藏”在培训机构里。杨石的培训机构也是考场之一,他透露:“不少中学招生还是要看数学比赛的成绩。”
特鲁斯在中国考察的那几天,经常跟中国媒体感叹,“我要把中国人对数学的重视带回去”。她在文章中更是流露出对这种“中国式重视”的推崇—“我们真正要关注的是,中国人对数学这门课的重视以及中国孩子都想学好数学的坚定信念”。
但有人担忧,这种“信念”难以被外国“复制”。“外国人会有中国人那种现实驱动力吗?就说中国家长这种近乎畸形的热情,他们会为了孩子学奥数,放弃每个周末,甚至牺牲自己的生活。外国人能做到吗?”身处火热奥数培训市场的杨石,似乎对这个社会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
英国教育大臣来中国“取经”的消息,在武汉市民中间也引起一些轰动。一个周日的晚上,一个武汉小学奥数QQ群里讨论起“中国经验在漂洋过海之后,是否会水土不服?”有人则为英国的计划流露出担忧:“反复枯燥的讲解和练习,外国人不愿意做!”但这个与外国相关的话题,随之被眼下更热门的“希望杯答案公布”成功转移。
李颖
首席金牌咨询顾
手机/M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