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个月就要奔赴英国进行硕士学习了,很多学子在激动中还有些彷徨,去英国留学能给我带来什么?或者干脆思考这趟留学值不值?接下来是一位结束硕士求学,即将回国的学生的感悟分享~
硕士留学结束回国已开启倒计时模式。这些日子我时常会回想此次留学究竟已经给我带来了哪些变化,虽然从世俗的眼光来看,这是一笔“性价比”很低的买卖,因为回国以后还要面临择业的挑战。但是在这里我却学到了对我一生都很宝贵的东西,现在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语言能力、“独立感”、“学习力”和“思辨性”的提升
此次深造是我95年离开大学“英语教育专业”进入职场后第三次、也是最系统的一次学习。第一次是00年公派前往英国的兰卡斯特大学,接受了为期两个月的英语教师培训;第二次是07年回师大完成了中文系“现当代文学”的同等学力硕士课程,前后耗时四年。
记得那场“读研”让我重回了阅读和思考的怀抱,意识到“一个人不仅要重视增加自己的知识和学问,更重要的是要拓宽自己的胸襟,涵养自己的气象,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而此次留学,除了双语能力的增强,更主要的,在于“独立感”、“学习力”,和“思辨性”方面的拓展。
曾经有个留学生在微博感慨说:留学让她得到的不止是学历,更重要是获得包括“把自己丢在任何地方都能生存”的各种能力……我很赞同。
此外,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外语口语能力,应该是很多人关注的。如果我们能够知道所有高频词的用法,那绝对是“事半功倍”的。高频词哪里来?不是由某本参考书或是字典说了算,而是借助互联网的“语料库”(Corpora)和“检索”(Concordance)功能,因为那里汇集了大量的口头和书面语,大数据的分析,较为准确地反应了一个词的使用频率。为什么坊间会有1800常用词一说?就是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技术的大发展,使得这次在语言教学方面的收获远远大于16年前在兰卡斯特的学习。
在参与Technology Enhance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技术辅助语言教与学)这门课时,我不断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的语言学习是完全依靠技术的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但是另外一个问题:“我现在的语言学习离得开技术吗?回答依然是否定的。”
然后我就问自己第三个问题:“技术在我的语言学习中究竟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我的答案是:互联网巨大的“信息来源”和其强大的“检索功能“。其实,真正的语言教学是个充满创造性的活,只是现在体制内的教学,限制太多,干扰也太多。如果去除束缚,凭借语言教师自身的阅历和功力,再辅以电脑的巨大功能,语言教学真是如虎添翼!(The combination of informed experience and the power of the computer is a formidable tool for all language educators.)
自我认知上
在自我认知方面,我意识到,同是社会人,西方文化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独立”,而中国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联系”。 在这里,我发现几乎人人都很任性,换句话说就是怪人很多,无人不怪,所以大家,见怪不怪。
中国老话讲,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每个人都习惯对他人指手画脚。说得好听一点是“指点迷津”,家庭里、校园中、职场上、朋友间,莫不如是。而在长期倡导“民主”(Democracy)、“人权”(Human Rights),和“自由”(Freedom)的西方意识形态里成长起来的歪果仁们,一般“不轻易评判”(Don't judge)其他人,因为这被认为是“道德和价值观绑架”,也是缺乏修养的标志,为此,他们从不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变相胁迫。
听楼友介绍,在Nursery(托儿所),下午起床后户外活动需要添加外套,孩子们都是先七手八脚地自己穿,有困难的地老师求助,但是如果哪个孩子不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老师立马会Hands Off(举起双手)作出“不干涉”的姿态,体现了最起码的尊重……而西方的“独立”,我认为还体现在“不指望”、更“不在乎”他人接受或认可自己的观点,这与母国八十年代初的那句流行语“理解万岁”截然不同。
“独立感”、“学习力”,和“思辨性”方面的长进,在此次复活节期间回国为家中小儿择校时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在短短两、三周的时间里,我从“一无所知”的状态起步,首先通过交流、走访、分析,和查阅等方式,迅速制订了一个小升初的初步方案——把它逼格为Strategy(战略)也不为过。然后,又果断地放弃了原校的直升资格,使其学籍得以退回户籍所在地的学区,并在网报时选择了一所很适合他的初中作为第一志愿、也是唯一的志愿。最后,通过面试,小儿顺利进入该校……沟通、学习、判断、决策、合作,这些因素在此次“战役”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火候到了,“天时”、“地利”、“人和”,才能相得益彰。
我对英国人民的感受
最后,说说英国人民给我的感觉吧。这里要提一句话“Keep Calm and Carry On”(保持冷静,坚持下去)。这是目前在英国经常可以见到的一句广告语,当然已经出现不少变体,而原语出自1939年二战期间英国政府制作的一张海报,计划在英国彻底沦陷之后投入使用,主要目的是给民众打气。所幸经过英国空军的顽强抵抗,德国终究没能入侵英国。因此,当时已经印制了250万份的海报便被大量销毁,仅有数量稀少的一些幸运地逃过了销毁,从而保存到了如今。
Keep Calm and Carry On(保持冷静,坚持下去),另有一个故事也道出了这句话的精髓:在伦敦被空袭最严重的时期里,市中心有家书店挂了个牌子,上书:Open As Usual(照常营业)。当晚一个炸弹把书店的墙炸没了,第二天书店老板挂出一个新牌子,上书:Open More Than Usual(扩大营业)——墙都没了,当然比往常更开放(Open)了——此处,店老板的“冷静”、“坚忍”,和“幽默”跃然纸上,后来也演变成了英国人做事向来“不慌不忙”、“坚持到底”的一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