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精英素质教育”:华裔家长的海外新赛场

留学时讯
发布时间:2018-09-26 09:04:13

华裔学生在美式的“精英素质教育”系统下所呈现出来的新姿态备受瞩目。上个月,美国洛杉矶20名亚裔学生,获得了2018年度“国家优异奖学金”,他们不仅学习成绩位列全美前1%,还在校外活动中表现得各具特色,比如参加运动队和知识竞赛队,这些特长的加成,让他们全部被常春藤盟校或加州名校录取。此外,哈佛最近录取了华裔高中女生王雁飞,她因10年战绩辉煌的高尔夫经历,得到了招生者的青睐。由此可见,在美国的教育体系评判标准中,“优秀”不仅要成绩好,还要有特长,足够“独特”才能获得大学的青睐。


  重金打造孩子的“独特性”

  为了在“精英素质教育”体制下获胜,培养孩子的“独特性”,华裔家长对孩子的特长可谓是精心培养,暗自较量,为此支付高昂的费用也在所不惜。

  大部分的家长选择为孩子培养艺术、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特长,一般从孩子小学几年级就开始。在美国,关于美术类、体育类、科学类的课程的费用,一般是一堂课20美元以上,钢琴等乐器类的费用一般是一堂课50美元以上,所以按照每周一堂体育(比如网球、足球、武术等)兴趣班课程、一堂美术兴趣班课程、一堂乐器兴趣班课程来算的话,一周至少得100美元,那么一个月就是400美元的费用。

  要让孩子能突显“拔尖”的优势,普通才艺是不是还不够“独特”呢?于是有的家长会采取“高大上”路线,会花重金让孩子学习高尔夫、冰球、马术、击剑等贵族运动,甚至考取直升飞机驾照,有的家长在孩子6、7岁时就为其安排家庭教师,学习多国外语和贵族礼仪,培养孩子的精英气质,从娃娃抓起,先发制人。

  由于常青藤大学十分关注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很多学生会做一些科技创新实践,学校会为同学布置一些小课题或实践动手项目,以锻炼学生的潜能。比如有的调查性课题,要求学生写个小论文,家长会代劳查资料,理逻辑。名校夏令营也是家长的一个热门选择,不仅提前熟悉名校氛围,还能借此机会让孩子参与到一些“高大上”课程和实践项目中。

  而有些华裔家长求胜心切,希望孩子参与的课题项目足够有技术水平,含金量突出,采取的策略就有些“华而不实”了。他们会动用关系人脉,找来一些并不符合孩子现阶段认知水平的课题项目,比如一个足够本科生毕业的实验课题,或者某领域的一个前沿研究热点,又或者是足以产出专利的高价值项目等等,那些精巧而严密的课题设计,一个研究生尚且需要用几个月时间阅读大量文献来思考,以一个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轻易构思出来吗?而家长却不在乎这些“不合理性”,也不在乎究竟是谁为孩子代劳,只关心这个课题在名校专家的眼中能否大放异彩。于是,孩子做课题项目,俨然变成了华裔家长比拼专业、教育程度甚至财富多少的机会了。

  在美国“精英素质教育”体制下进行“赛跑”,源于华人根深蒂固的“赢”的思维。华裔家长们都是赢过了绝大多数华人,在人生的无数比赛中脱颖而出,奋斗到了移民美国的地步。所以,他们望子成龙,渴望通过自己的奋斗,让孩子享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进入名校,成为人上人,让光荣和财富都延续下去。

  但是否精英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靠家长烧钱拼资源呢? 其实不然。

  美国“精英素质教育”的正确导向,是让孩子发掘自己,了解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再发挥到最大限度,学校也讲究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不断地为社会的各行各业输送精英的种子。学校制定的开放性作业,鼓励学生做实践课题,本意是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实施自己的想法,而这个过程的历练,这份能力的提升,是没人能代劳的。另外,大学招生时注重综合实践活动和个人的独特性,也是为了看到学生在某一方面的优良潜质,真正为之好奇,为之“发烧”,并非“高贵冷艳”的特长才受青睐。

  希望华裔家长能理解“精英素质教育”这场比赛的真正意义,多关心孩子对哪方面真正感兴趣,在实践中是否真正获得了锻炼,让孩子在素质教育体系下正确发展。

更多留学问题欢迎咨询晨晟留学之家,电话(同微信) 18071732056

咨询留学,请加微信

免费获取留学申请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