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值得吗?

专家解读 留学聚焦
发布时间:2018-12-30 20:53:27

出国留学值得吗?

提起中国教育,“填鸭式”、“死记硬背”、“应试教育”这些词语总不陌生。那么在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教育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听John来谈一谈:

近日,我开始研究中英大学教育的区别。我过去曾读过一些文章,报道中国教育如何注重死记硬背和应试技巧,当时我很惊讶。

因为相反的是,西式教育更注重创造力和合作能力,教导学生如何运用知识,如何获得生活和社交技能。而在中国,老师就是权威,不容挑战,不容置疑。

在我所接受的西式教育中,老师更像是一个学习伙伴,鼓励学生发问、质疑,而不是完全听从老师。换言之,西式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质疑精神。在西方大学中,受到提倡的是高效学习而非疲劳学习,学生受到锻炼的是根据需求搜寻资料的能力而非漫天撒网、死记硬背的功力。

我不清楚如今的中国教育改观了多少——毕竟中国的大学也在不断走向国际化。对于中西教育问题,我会继续探索,接下来也会有更多的内容与大家分享。

与此同时,据我了解,中国人对待留学的态度也在逐步改变,不再一味盲目推崇国外的教育。据BBC(詹姆斯•梅里克)报道,“留洋镀金”的观念在中国不再如过去那样受追捧。由于中国大学过去几十年在语言教育领域的长足进步,“洋技能”的重要程度也有所下降。

此外,如今的“海龟”好像也并非“海陆通吃”。Hays(英国最大的猎头公司)公司的西蒙·兰斯补充道:“独立思考、力争上游的员工很受跨国企业的欢迎。”但与西方雇主不同,中国老板可能会觉得“海龟”们太争强好胜,太不听话,不是他们想找的员工。

据中国一家招聘中介称,“海龟”的质疑精神较受中国的跨国公司青睐,但却会在纯正的中国企业目前遭遇“水土不服”。正因如此,应聘国内企业时,国内大学学历往往更胜一筹,“海龟”们也只能默默让贤。

西蒙·兰斯还表示,很多中国企业意识到了对“海龟”的需求,因为“海龟”们拥有先进的国际技术和广阔的国际背景。但这些企业管理上还太过于专制,还没能调整好自己的文化结构,有效地吸引或挽留这类人才。

但我所看到的是,中国企业似乎正在经历转型期,渐渐从等级森严、专制独裁的中式结构向灵活变通的西方结构转变。雇员的薪资、晋升机会以及职业发展都不再由关系和资历决定,而是靠能力和业绩一点点争取。这一切对于“海龟”们也许会是好消息。

值不值得,这实在因人而异。就我自己而言,如果有机会重活一次,虽然可以把留学的钱用来投资置业,或如多数同龄人,早早结婚生子、怡享天伦,但我依旧做从前的选择:20多岁的毛头小伙,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吃很多苦,受很多累,见很多人,经很多事。

出国读书,不见得学业能精进多少,更不见得毕业之后会飞黄腾达,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在你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里,你有机会漂泊到一个奇怪的地方,见陌生的人,看陌生的风景,理解陌生的文化。据说当年章士钊对胡适说:“我很羡慕你,因为你不仅能读中国的书,还能读外国的书”。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盲点,如果有机会去学习和理解和自己的母邦完全不同的文化,这实在是让人兴奋和开心的事情。我当年是一读《中国可以说“不”》就热血沸腾,恨我堂堂大中华不能超英赶美的“爱国青年”。在国外生活几年之后,我变成一个奉“自由意志”和“怀疑精神”为人生最高原则的人。正是在英国的那几年,我读了《1984》、《美丽新世界》、《一个人的颂歌》、《自私的美德》等书籍,最后对所谓“爱国主义”我都产生质疑。

出国读书,自然价格不菲。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也还大体合算。我自己在英国读书期间,曾业余经营网站,早早就挣回数倍学费的钱。后来回国工作,收入一直不低,成本早就收回。至于留学能否成为巨富高官,这个目标,恐怕和留学关系不大,这实在是出身、机遇、天分等问题。

我知道此文的读者中有很多计划去英国读书的朋友,有很多正在英国读书的朋友,也有很多曾经在英国读书的朋友。今天我慌忙加上后面这番话,是想告诉计划去英国读书的朋友,勇敢去吧,去英国读书一定不枉你的时间和金钱。正在英国读书的朋友,请珍惜你在英国的岁月。至于已经回来的朋友,那就和我一起,我们共同回忆英国的美好。

突然想起了高中时读过的一本书,是清人张岱的《西湖梦寻》。张岱是明朝遗民,明灭亡后,他整天回忆明朝时候的杭州,想得不行,就干脆写了一本书,叫《西湖梦寻》。某种程度上,“英国范儿”也是我的《西湖梦寻》,倒不是我再也回不去英国,而是,我再也回不到20岁时一个人背包走过的英国。如果说出国留学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就是一旦有过漂泊的经历,就容易恍惚觉得一辈子在哪里都是在漂泊。有熟悉我的朋友看到这里,大概会笑我,“你丫又文艺了”。

更多留学问题欢迎咨询晨晟留学之家,电话(同微信) 18071732056

咨询留学,请加微信

免费获取留学申请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