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中大和科大2013/14学年取录非联招考生的情况严重,其中IB学生录取数量上涨迅速,这挤占了相当一部分联考学生名额,由于IB课程需要大量资金,这引起了香港教育界关于教育公平性的争议与关注。
港大、中大和科大2013/14学年取录非联招考生的情况,发现不少科系所收的比率已经超过学额两成,特别是尖子科系,非联招考生所占比例更高。显示莘莘学子透过公平公开考试,凭成绩挤进大学窄门已非唯一途径;非联招课程以国际文凭课程(IB)为主,若IB 学生所占学额愈来愈多,由于涉及学生经济条件等因素,不公平会更突显,势必冲击建基于人人平等的考试和联招制度。 以往本港8所大学取录非联招考生,本地课程学生占八成,非联招考生占两成。现在争夺大学学额的学生,已经分为两条队,一条是超过7万人的文凭试考生,一条是每年约2000人(按本学年计)的非联招学生。
非联招课程学生申请大学是否更具优势,早有人提出讨论,大学方面回应以「择优取录」为收生原则。而且增收非联招学生,学额所余少了,变相拉高取录本地课程学生的成绩,院系藉此提高收生标准,可以收得更多尖子。 非联招学生的权利不能剥夺,但开办IB课程的教育机构收费高昂,并非一般基层家庭可以负担,若大学收生,特别是尖子科系有较高比率非联招学生的情况,与家长的经济财政能力有关,则学生之间起跑线的差异而出现不公平的结果。 当局应该重视并研究解决办法,港大医学院首次设定取录最少75%联招生,非联招学生最多只收25%,是恰当做法;非联招学生所占的比例仍然偏高,但勉强可接受;至于中大尖子科系的非联招学生比率更高,中大有必要回应关注和质疑,采取措施,做到本地课程学生的机会不致被过度剥削。另外,非联招学生所占比例全面封顶,大学增加透明度,公布收生分数,让学生知所选择,也是可以考虑的做法
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