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P世界史真题(Free response question),详细解析该考试中的重难点和注意事项 下面结合AP世界史真题(Free response question),详细解析该考试中的重难点和注意事项。 Part A作文原始分九分,分基础分和扩展分两部分。平时计时训练的时候,建议反复理解题目这五点要求。因为只有在评卷人认为该考生作文符合这五点要求时,考生才会得到基础分七分,
AP世界史真题(Free response question),详细解析该考试中的重难点和注意事项
下面结合AP世界史真题(Free response question),详细解析该考试中的重难点和注意事项。
Part A作文原始分九分,分基础分和扩展分两部分。平时计时训练的时候,建议反复理解题目这五点要求。因为只有在评卷人认为该考生作文符合这五点要求时,考生才会得到基础分七分,之后评卷人会综合分析文章的架构、逻辑、语法、史实论证等因素,给出一到两分的拓展分。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细看这五点要求的意思。第一点:提出一个和主题相关的命题,并用文献作为证据支持命题;第二点:使用全部文献;第三点:分析文献,尽可能多地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类别,切忌只是总结单个文献;第四点:要把文献的来源考虑进去,并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五点:识别并解释至少需要多一种文献的必要性。
下面我们就的DBQ材料分析题来详细解析。
这道题需要考生结合材料分析在20世纪早期人们对大流感传播的反应,还配了背景介绍说道,在1918-1919年,全球性的大流行病夺去了大概5000千万人口,比整个一战死亡的人数还多。将近20%-40%的全球总人口受感染。
相关历史背景下面是一幅世界地图,总结了九篇历史文献中涉及到的地区和城市,由西向东分别是美国的波士顿、华盛顿,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英属塞拉利昂的弗里敦、英属东非的达累斯萨拉姆,英属印度的马德拉斯,英属萨摩亚,美属萨摩亚。
1918-1919年西班牙大流感可以说是影响全球历史的一个重要事件,属于考生必须了解的知识点。DBQ文献解读需要完全从材料出发,通过以上介绍的方法提炼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主张,尽可能少地受已有知识储备和个人主观判断的影响,这样才能较全面地分析问题。下面我们一篇一篇地解读文献信息。
第一篇材料形式是一位医生写给他朋友的信。5W信息显示,这封信来自1918年美国麻省波士顿美军德文斯基地。这里提醒一下,在DBQ材料分析题中,了解文献来源对进一步分析作者的想法(POV)十分重要,并且进一步结合其他材料一起印证其观点的可信度(liability)。
全文翻译如下:德文斯军营有将近五万人,或者说这次流行病肆虐之前有这样的规模。这个流行病大约在四周前爆发,现在已经发展得如此之快,以至于整个军营都军心涣散,所有的日常工作都被迫停止,直到疫情过去。所有的士兵都不允许聚集。我们现在每天平均有一百人死去,人数还在攀升中。这里常驻医生的人数是25人左右,而且已经提升到超过250人,他们所有人都是临时待命。附近小镇的状况非同寻常,特殊火车专列把死人运走。我们曾经去过太平间查看一排排的男生,那场景远比他们在法国战场所目睹的一切惨烈。你可以想象,仅有的文书工作意味着什么,是一幕幕的凶残景象。同时,政府命令所有的文书工作都得保持良好的状态。这也是为什么你可以看到我们非常忙碌的原因。
从这篇材料,我们可以知道:这位医生所描述的军营染病状况非常恶劣,流感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致死率高,而政府的作为则显得迟钝。作为亲历者的口述,这则材料可信度较高。
第二篇材料形式同样是一位美国女性志愿者写给他印第安朋友的信。5W信息显示,这封信寄送时间是1918年,地址是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堪萨斯。这篇材料的视角和第一篇稍有不同,其作者是美籍印第安裔女性。
全文翻译如下:“凯瑟琳和我上周日晚刚从弗吉尼亚州某处的汉弗莱军营回来,在那里我们救助那些受了流感的医护兵。到军营的那十天是疫情最差的情况,但我们都没有感染。原本想待久点的,不过那里的工作对我们来说太艰难了。七点开始工作直到晚上七点,中晚饭只有很短时间。我们主要的工作是给病号送药,测体温,弄冰袋,在就餐时间喂食,用混有樟脑的甜油为病号擦身擦背,冲兑奶蛋酒,还有一些我没法叫出来的事情。男护理员每两到三小时就用担架把死亡的士兵抬出来。红十字会一直在华盛顿特区招募志愿者,我这次又申请了,但直到现在还没有被征召,还在等待中。他们肯定是急缺护士的,即使是我,也能在军营或华盛顿做护士。所有的学校、教堂、剧院、舞厅等场所都已经关门。今天参议院会有法案通过,允许所有战时政府工人待在家里,以备流行病长期肆虐。到现在众议院还没通过这个法案,但我很希望它能通过。”
在这篇材料中,这位志愿者简述了她作为疫区护理员一天所做的工作。在首都,人们正常的社交活动都已停止。政府准备出台法案应对日益蔓延的疫情。从侧面也可以看出,流感疫情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第三篇材料则是一篇官方文献:1918年西非英属殖民地政府塞拉利昂的疫情报告。全文翻译如下:在那些最不幸的人当中,有部分人来自首都弗里敦,他们曾在那里停留。他们当中很大一部分人在发病的时候,只是被简单地转放到街上。疫情蔓延时,大批的病人正在受苦,他们因缺乏照料和治疗急需人们关注。但实际情况是,要么在同一房间的人都病了,要么因为病人已经被其他居民抛弃。有时候,病人直接被屋子里的占有者推到大街上。
这篇材料因为是官方文献,所以采信度较高。从中我们了解到:流行病疫情在塞拉利昂首都已经失控,大批病人需要照料,而政府失职、国际援助缺位使得情况一直很糟糕,甚至出现了不人道的极端情况。
下面继续分析,第四篇材料篇幅较短,5W信息一目了然。这是1918年发自英属印度马德拉岛一位公共卫生问责官员的疫情报告。全文翻译如下:大部分马德拉岛内陆地区的人们起初并不愿意求助于医学治疗,他们深信这次流行病是印度神祗阿曼的降临,因此都不应该尝试任何的药物治疗。
从这篇报告所反应的情况,我们进一步推测:印度偏远地区的人们对流行病一知半解,作为笃信印度教的信徒,他们更愿意求助于神灵而不是科学,这恰恰反证了印度是一个宗教信仰情节浓郁的国度,而宗教情节重的国家,政府防疫工作的开展往往并不顺利。
第五篇材料同样出自1918年,它是波士顿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一篇社论。全文翻译如下:然而,在这一要紧关头,当教会本应该挤满寻求安宁的人们、祈求确保他们免受恶魔侵扰的时候。有人提议要关停这些教会,还说人们聚众敬拜上帝是危险的,要这么做需要提出请示。这样做的原因是怕上帝的手变短而无法和微生物抗衡。
另一方面,如果人们相信上帝把瘟疫带到人间是为了世界的好,那么又有什么权利对抗这场瘟疫呢?为求生而吃药?为求生而被隔离?或者通过其他所有方法,来防止上帝这次发怒奏效吗?
从这篇情绪化的社论,我们知道:资本主义强国美国也同样受到流感的袭击。不少信众想要通过去教堂祷告祈求上帝的宽恕,但也有人认为这场瘟疫是上帝故意惩罚人类的,因此不应该违背上帝的旨意。这样的想法,在新教徒为主的美国,是有历史传统的,不足为奇。
第六篇材料同样是1918年的一篇社论,只是发表的媒体换成了巴西里约热内卢的报社。这篇社论开篇就把矛头指向政府。它说:第一件让我们震惊、难以相信的事情是我们的公共卫生机构完全不把这次疾病当回事。而这个流行病已经肆虐欧洲多时。每天的报纸都充斥着这病在欧洲(即旧世界)传播情况的电报。但是我们的公共卫生系统对此却茫然不知,还让从可疑港口离开的船只停靠巴西,不做任何卫生预防措施。海军小分队和医疗传教的疫情被上报后,公共卫生系统官僚们的冷漠态度才有改善。
这篇社论很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巴西新闻媒体人对日益蔓延的疫情的担忧和政府不作为的激烈控诉。可见,巴西政府公共卫生部门对发生已久的欧洲流感反应迟缓,也没有针对可能传播的疫情做任何必要的准备措施。
第7篇材料体裁是一个广播访谈节目的选段,主要是两个女人回忆她们1918至1919年流感期间在新西兰发生的一些事情。
下面是她们的受访记录。第一个女人回忆说:妈妈回家把水烧开,做最好吃的菜肉汤。然后,我把菜肉汤倒到热水瓶里,送给那些因病弱而无法煮热自己食物的人。但我是不能进那些人在的屋子里。于是,我把热水瓶放到台阶上就回到小马上了。只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几乎都不能到门口,拿我们送的东西。
而第二个女人则说道:我跟姐姐一起住。她会给我准备好火源,以便点燃散布在草丛中的硫磺。在加入到她们家庭前,我进房间点火,然后弯下身,吸入烟雾,同时用烟熏消毒。我们不跟公众接触,也不从图书馆借书回家。
这个访谈可以算是口述史。两位受访者都提到了具体的生活细节。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背后隐藏的信息。一是流感疫情已经蔓延到南半球岛国新西兰;二是不少病患身体已经糟糕到生活无法自理;三是新西兰人有基本的防疫知识,知道疑似病患要自行消毒,也要尽可能少地到公共场合与外人接触,防止染病。
第8篇材料出自一位从东非英军基地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退役士兵出版的书,该书书名是《纵横非洲》,1934年出版。材料选取了1918年当地疫情的描述。
材料翻译如下:本地和印度工匠在油灯下制作棺材,他们也在想自己会不会有一天睡在里面。整个基地都充斥着谣言称:这一切应该要结束了。厌倦于战争的上帝已经决定要通过瘟疫清洗人类,这种方式要比战争更加致命。
从这本书的选段,我们知道:当年东非的流感疫情相当严重,有点类似于文艺复兴时期黑死病肆虐的情形,为死者埋尸的工人、为死者祷告的神父都很快死去。当地人面对如此惨况,只能归咎于上帝在用他的方式惩罚罪恶的人类。可见,文明程度低的地区更倾向把疾病灾难归咎于宗教因素,认为面对灾难人类只能顺从。这跟当地盛行的泛灵论思想不无关系。
第9篇材料是1919年发表于新西兰惠灵顿晚间邮报的一篇报道,援引自英属萨摩亚的美国公民。
材料翻译如下:萨摩亚时代周刊承认有八千英属萨摩亚人已经离世,但在我看来,这个数字太低。很多人都说死亡数字超过九千。我们在流感来到前的一周就得到了消息。塔伦号货轮搭载着带病的人登岸,仅仅四天,流感就传遍整个萨瓦利岛。萨摩亚人跑去冲洗发热的身体时,有的人死在路上,有的人死在沙滩上或者水坑旁。
然而,这个疾病却没有到达美属萨摩亚。这里没有人责备美国总督约翰波尔,因为他下令对来自英属萨摩亚的船只实行五天的隔离措施。要是英属萨摩亚也这么做的话,我们本该拥有一个安全繁荣的社区。
从这篇材料,我们注意到:政府要是及时采取适当措施,是有机会控制疫情的。美属萨摩亚和英属萨摩亚的例子即是明证。结合以上的材料,证明政府政策、民众意识对疫情的传播控制有关键作用。
通过以上这九份文献,我们可以大致描绘出当年大流感时的全球疫情。现在让我们回到题目本身:使用这些文献,分析20世纪初全球各地对流行性感冒传播的反应。根据这些材料,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信息:
1. 军营染病状况非常恶劣,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致死率高,并影响到了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政府已经做出了应急措施,但收效甚微。(材料1、2)
2. 殖民地受制于有限的医疗条件和必要的国际援助,疫情蔓延得很快。(材料3)
3. 宗教情节重的国家,政府防疫工作的开展并不顺利。(材料4)
4. 宗教信仰浓郁的国家,信徒会将灾难归咎于上天的旨意。(材料5、8)
5. 个别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反应迟钝、预防不力。(材料6、9)
6. 大流感蔓延到南半球,部分民众有基本的防疫知识,使得她们幸免于难。(材料7)
7. 按照疾病传播规律预防流感的国家,受到流感的冲击较小。(材料9)
总结完这些信息后,我们就可以着手写文章了。对于材料分析题,考试有明确要求:
1. 有一个相关的主题,并用文献中的证据支撑主题。(即写文章得有理有据,所有观点都从文献出发)
2. 使用所有文献,一个不漏。(文献序号得醒目地标出)
3. 通过尽可能多的分类来分析文献。不要只是简单地总结。(建议至少三类,这对中国学生是个新鲜事物,毕竟不同人看同一文献,得出的结论会有差别。因此,这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掌握迅速写出符合题意的知识点。)
4. 要把文献的来源考虑在内,并分析作者的观点。(5W和POV原则)
5. 定位并指出需要多一种文献的必要性。(算是自由发挥的部分,但也得符合题目的主题)
6. 可以提到文献没说到的历史背景信息。(切勿过多)
这五个要求在评分的时候,共计7分,除此之外,如果学生在拿到了7分满分的基础上满足了以下要求,可以得到额外加分,共计2分。这2分主要考察文章通篇逻辑、例子与主题相关度、语法、拼写、引用方式等方面。
下面结合我个人的理解,大致做下几种分类:
第一种分类:按照不同国家政府对待流感的态度分类;
第二种分类:按照有宗教传统国家民众对待流感的态度分类;
第三种分类:按照普通民众对待流感的态度分类
说完材料分析题(DBQ)后,我们来谈谈话题写作题。
话题写作题一共两道。第一道是所谓CCOT类型题目,学生需要从两个地区中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思路的一个作答,文章结构遵循编年史体裁就行。而第二道是所谓Comparative类型题目,学生需要从三个话题中选择两个,用比较史的角度作答就行。字数没有要求,一般写完观点即可,时间控制最关键。
本题要求学生从以下两个地区中任选一个,分析在1450年到1900年间,劳动力制度的不变和变化。回答这个问题,学生需要知道从15世纪到20世纪,北美大陆、加勒比海地区和拉丁美洲大概出现过哪些劳动力制度:
以北美为例,有南北内战之前南方烟草、棉花种植园为代表的奴隶制度,美国北方的资本主义工业劳动制度,华人劳工修建大铁路,以及垄断工业建立后产业工人组织工会争取权利等史实。
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可以从印加和阿兹台克帝国入手,回顾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大庄园经济、加勒比海地区的三角贸易,并展开说明。
不变的因素是白人一直都主宰劳动力市场,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处于被剥削、被奴役状态;即使到了19世纪后期,工人运动依然是非法,并受到政府和企业的联合打压;使用女工、童工的现象一直存在到20世纪。
变化的因素则是经济制度从奴隶制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之前奴隶的身份转变为产业工人,能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政府对劳动力制度的态度由忽视冷漠到开始立法重视;工人也逐渐从暴力抗争(劳工骑士团)转向协商合作机制,争取提高经济收入。
本题要求学生从以下三个话题中任选一个,分析在600年到1450年间,分析贸易网络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回答这个问题,学生需要知道这一时期印度洋区域、丝绸之路上或者跨撒哈拉沙漠区域的贸易网络特点:
审题完后,以下几点是破题关键:
* 公元7世纪起,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兴起,阿拉伯商人通过传教士、商人和军队将贸易网络往东扩散到中亚、南亚印度、东南亚和东亚,往西则到了北非,往北进入欧洲。沿线重要的贸易城市和港口有:威尼斯、巴格达、霍尔木兹、撒马尔罕、布哈拉等。
* 印度洋区域的贸易不得不提印度次大陆。而在题目规定的历史周期里,符合条件的就只有德里苏丹国了。它的国祚从13世纪到16世纪。在此期间,德里苏丹国有利地抵御住了蒙元帝国的侵略,通过大力发展手工业、纺织业,对外输出棉花、胡椒、香料等。沿线重要的贸易城市有:果阿、卡利卡特。
* 跨撒哈拉贸易指的是公元10世纪开始,北非地中海沿岸国家和西非国家之间,实际上主要是阿拉伯穆斯林和西非之间的贸易。应该一提的国家有西非的马里帝国、加纳帝国、桑海帝国和埃塞俄比亚。沿线重要的贸易城市有:杰内、廷巴克图、加奥等。
* 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有两个帝国需要注意。一是拜占庭帝国。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处于欧亚非的交汇点。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各地商人汇集的地方,也是丝绸之路的终点,发达的国际转口贸易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额的财富。因此,它的主要贸易收入来自商业贸易中征收的关税和贸易税。沿线重要的贸易城市有: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
* 另一个帝国是蒙元帝国。公元12世纪开始,蒙元帝国通过军事征服,强迫被侵略地区接受朝贡制度,其势力沿丝绸之路远至东欧俄罗斯、波斯、印度北部及朝鲜半岛。正是有了强大的帝国做后盾,丝绸之路沿线的贸易才又兴盛了几个世纪。沿线重要的贸易城市有:敦煌、长安、广州。
综上所述,印度洋区域的贸易有军事征服和传播宗教的性质,而丝绸之路上的蒙元帝国和跨撒哈拉帝国则主要通过军事征服形式。此外,所有国家保证贸易网络的背后都有强大的国家力量、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支持。尽管不同区域交换的货物各有不同,但交换的都是各自的土特产或技术领先的产品。印度洋区域的贸易大部分靠的是海洋商路,丝绸之路是陆地和海洋商路都有,跨撒哈拉沙漠区域则主要是陆路。
最后,考生在衡量自己对以上三个地区中知识点的熟络程度后,用比较史的写作方法构思,尽量在同一自然段内对比写作。行文注意多用比较意义的逻辑关系词。
(AP课程包括:AP生物、AP美国历史、AP计算机、AP心理学、AP欧洲史、AP化学、AP英美文学、AP微积分、AP物理、AP化学等。AP师资团队全部是由顶尖名校毕业、且AP教学时长在3000个小时以上的教师亲授课程。授课方式:一对一全程名师督导备考陪同,量身定制互动直播授课,点题讲题破题一步到位,反复实战演练,助力AP考生备考冲刺5分。)
咨询课程顾问,免费领取全套AP考试指南和真题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