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高等教育统计署(HESA)于2016 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英国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国。在这其中,传媒是最受中国学生欢迎的专业之一。
卡迪夫大学
英国大学的传媒专业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英国传媒产业高度发达,以BBC为代表的英国媒体在世界传媒版图中拥有着无可比拟的地位。而作为人才输送链的基石,英国大学传媒专业的培训和研究水平同样冠绝全球,传媒教育专业化程度高,非常注重细分领域的人才培养。
然而进入新千年以来,新技术的蓬勃发展几乎革了传统媒体的命:人们不再订阅报纸杂志,而是打开社交平台看新闻;电视不再垄断话语权,年轻人在视频网站上用弹幕解构了权威;传统媒体“躺着也赚钱”的时代终结,广告份额被自媒体切分去了大半……
为适应这个大变革的时代,英国大学也纷纷改变了传媒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式,在专业课程上推陈出新,应对传媒行业的转型浪潮。那么这些新兴专业会采用什么样的录取标准和课程设计培养未来的传媒人才,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又该如何匹配自己的职业规划?来看看这些英国大学师生们的说法。
社交媒体专业:不仅仅是技能培训
面对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以传媒专业见长的威斯敏斯特大学在2013年开设了社交媒体、文化和社会硕士(Social 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 MA)专业。
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社交媒体和网络的核心理论”,“社交媒体:创造、分享和可视化”和社交媒体研究项目。可选课程包括“传媒政治经济学”、“全球媒体”、“传媒理论”、“传媒、激进主义和政治”等。
对于为何开设此专业?威斯敏斯特大学的学科带头人米克尔教授(Graham Meikle)表示当今学生应跟上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
他强调这门课学术性很强,而不是社交媒体技能的培训。但在上课过程中,教授也会利用社交媒体作为延伸学习平台。所以除了学术训练之外,学生有机会合写博客,或者为Youtube频道制作视频。
那这个专业更偏好什么类型的学生?米克尔教授表示老师更喜欢学术背景扎实或者对当代传播模式有兴趣的本科生。因此,教授会仔细阅读学生的个人陈述,看申请者的兴趣是否和该门课相关。
来自广州的Sherry是这个专业的第二届学生,Sherry本科毕业于广州大学的汉语言文学系,大学四年都在报社实习。临近毕业时大家都用起了微博和微信,她认为新媒体方向发展前景好,于是决定入读威斯敏斯特大学的该专业。
对于该专业,她最欣赏的一点是选修课程丰富。经过一年的学习,在导师的带领下,Sherry熟练掌握了图像和视频软件的操作,她说这些“在工作中非常实用”。
除此之外,她还在伦敦收获了实习经验。在第一学期的课程后,Sherry就在伦敦找到相关的实习机会,工作内容包含采访、视频拍摄剪辑和电台运作。她说:“英国的实习经历很宝贵,在短短一年中我采访到了很多大咖,例如歌星古巨基,《万万没想到》剧组,相声演员大山,拉卡拉控股董事长孙陶然,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中国好声音》的周深和李维等。”
采访《中国好声音》选手时,她给工作人员留下了好印象。2015年2月Sherry一回国,对方导演组就向她递出了橄榄枝,她成为导演组的工作人员。
现在Sherry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新媒体运营,她现在的目标是把新媒体运营“做精”,然后扩充市场和广告方面的知识。她表示:“也许5年内,我可能再回英国进修广告和市场方面的学位。”
大数据课程:未来媒体人不可或缺的技能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另一个不同就是对数据的重视。“如何利用大数据为丰富报道?”也成为横亘在新闻从业者面前的一大难题。华威大学就从大数据入手探讨了这个难题。
2014年华威大学开设了数字媒体和文化(MA in Digital Media and Culture)专业,核心课程是“数字研究途径”,“数字目标和数字方法”,选修课包括“数据可视化”、“社交资讯学”、“大数据研究:虚假繁荣还是革命?”等。